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连接 > > 正文

未来宇航研究院:未来商业航天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8-11-11 14:06:07来源:网络

图片 1.png

随着本月SpaceX总裁埃隆·马斯克宣布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将成为世界首位乘坐BFR运载火箭绕月飞行的私人乘客,以及中国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与星际荣耀相继成功发射探空火箭、蓝箭航天将于下月发射国内首枚民营运载火箭,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已经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竞争。

针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在21日由网易科技和网易新闻举办的网易未来科技峰会的未来商业航天圆桌讨论上,数位国内航空航天科技大咖进行了分享,而DoNews也在会后采访到了圆桌讨论的主持,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听他解读商业航天前景与技术脉络。

2.png

DoNews:现在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国家航天机构和民营航天企业是怎样的关系?

牛旼:我国国家航天机构主要有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国有航天和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两者可能会有一定良性竞争,但更多会是合作关系。我觉得未来国家航天和商业航天的关系应该是:国有航天更着重于国家任务,比如航天科研和深空探测;而商业航天更偏重于商业、民用服务。类似NASA和SpaceX的关系,就是典型的一个代表国家的航天,一个是代表的商业化的航天的模式。

DoNews:我们知道,SpaceX和蓝色起源等企业已经比较熟练掌握了火箭回收技术,而我国在这一领域无论国家队还是民企是一直以来没有太多明显投入,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为何?

牛旼:首先SpaceX并不是一家纯粹的商业火箭发射公司,因为埃隆马斯克的最终理想是登陆火星,而这是带有探索性质的。其实从火箭回收来说的话,我们国家很早就已经进行过技术的论证,但是为什么没有真正大规模去使用呢?主要是考虑经济性,因为火箭回收,特别是采用反推式的火箭回收,它是要留有百分之25到35左右的燃料,再加之燃料和维修的成本,其实这样的话对于单次火箭发射未必是最经济的选择。当然随着技术发展,可回收火箭必然是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国家目前也在开始开展可回收火箭,包括现在国家航天机构研制的长征-6X系列火箭,以及民营火箭公司,比如像蓝箭航天也在着手开展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工作。当然火箭回收的核心技术是发动机技术,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液体燃料发动机才能实现可回收。我相信未来我们也一定会有类似于SpaceX的可回收火箭实现。

3.png

DoNews:这周马斯克刚刚公布了几年后环月载人商业飞行的乘客,美国的蓝色起源,英国维珍银河等企业也在发展载人商业飞行,我国未来是否会发展商业行为的载人航天?

牛旼:我认为一定会有的。SpaceX是环绕月球飞行,还有像贝佐斯的蓝色起源还有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他们还是主要还是做亚轨道飞行,相对来说,绕地飞行是更容易实现的。我认为未来美国的商业航天公司,成功实现后,在我们国家一定会有类似的或者相同模式的公司出现。因为在这一领域上,技术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载人飞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更重要是怎么去商业化和普及到大众,让价格更加亲民,才会有更广的市场空间。

DoNews:我们发现大部分资本会对商业航天这类周期长、风险大的产业不那么感兴趣,未来应该怎样解决我国商业航天的投资问题?

牛旼:根据我们在4月份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发布的报告,当时国内一共大概有将近70家投资机构参与到了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商业航天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资本追逐的热点,甚至我认为很快会变成风口。一方面包括像像经纬创投、顺为资本这样一线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在进行商业航天上的投资布局了。另外有更多从航天体制内的技术人员出来创业,诞生了更多的商业航天创业企业。刚才在会上也说了,现在已经有超过一百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而从周期和风险来看,我认为我们的商业航天企业不是从零开始起步创业的,我们国家有着60多年航天技术的积累,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业。商业航天企业更多要做的,是对原有技术的继承和再创新并且市场化和商业化。在航天应用领域,我认为未来商业航天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当然航天应用的普及一定是与上游更加发达的航天制造业,以及航天基础设施的完善分不开的。所以我认为现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说2015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那么今年可以说商业航天的爆发年。其中一个里程碑事件,就是在今年第四季度,由我国首个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生产制造的国内首枚民营运载火箭将会实施发射。首枚民营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将会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史上,甚至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的事件。我认为在此之后,商业航天将会迎来一个投资的风口和高潮。

4.png

DoNews:今年起随着商业航天开始登场,我们发现国家开始将一些发射任务“让渡”给民营企业,你能否解读一下未来国家会将哪些、哪类的任务或载荷更多交给民营企业来做?

牛旼:从我们国家主管单位国家国防科工局颁布的政策来解读,概括起来是四个字:“鼓励”、“有序”,即鼓励民营商业航天有序的发展。美国的航天领域分工,就是国家机构把低轨道的发射,即大概2000公里以下的空间,基本交给民营企业。国家航天部门专注于深空探测等科研属性更强的航天项目。我认为这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就跟我国开放低空空域,鼓励通航的发展,对民航实现了很有效的补充的是类似的。作为中国航天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作为航天军民融合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图片 1.png

随着本月SpaceX总裁埃隆·马斯克宣布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将成为世界首位乘坐BFR运载火箭绕月飞行的私人乘客,以及中国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与星际荣耀相继成功发射探空火箭、蓝箭航天将于下月发射国内首枚民营运载火箭,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已经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竞争。

针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在21日由网易科技和网易新闻举办的网易未来科技峰会的未来商业航天圆桌讨论上,数位国内航空航天科技大咖进行了分享,而DoNews也在会后采访到了圆桌讨论的主持,未来宇航研究院创始人牛旼,听他解读商业航天前景与技术脉络。

2.png

DoNews:现在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国家航天机构和民营航天企业是怎样的关系?

牛旼:我国国家航天机构主要有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两大集团。国有航天和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两者可能会有一定良性竞争,但更多会是合作关系。我觉得未来国家航天和商业航天的关系应该是:国有航天更着重于国家任务,比如航天科研和深空探测;而商业航天更偏重于商业、民用服务。类似NASA和SpaceX的关系,就是典型的一个代表国家的航天,一个是代表的商业化的航天的模式。

DoNews:我们知道,SpaceX和蓝色起源等企业已经比较熟练掌握了火箭回收技术,而我国在这一领域无论国家队还是民企是一直以来没有太多明显投入,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为何?

牛旼:首先SpaceX并不是一家纯粹的商业火箭发射公司,因为埃隆马斯克的最终理想是登陆火星,而这是带有探索性质的。其实从火箭回收来说的话,我们国家很早就已经进行过技术的论证,但是为什么没有真正大规模去使用呢?主要是考虑经济性,因为火箭回收,特别是采用反推式的火箭回收,它是要留有百分之25到35左右的燃料,再加之燃料和维修的成本,其实这样的话对于单次火箭发射未必是最经济的选择。当然随着技术发展,可回收火箭必然是技术发展趋势。我们国家目前也在开始开展可回收火箭,包括现在国家航天机构研制的长征-6X系列火箭,以及民营火箭公司,比如像蓝箭航天也在着手开展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工作。当然火箭回收的核心技术是发动机技术,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液体燃料发动机才能实现可回收。我相信未来我们也一定会有类似于SpaceX的可回收火箭实现。

3.png

DoNews:这周马斯克刚刚公布了几年后环月载人商业飞行的乘客,美国的蓝色起源,英国维珍银河等企业也在发展载人商业飞行,我国未来是否会发展商业行为的载人航天?

牛旼:我认为一定会有的。SpaceX是环绕月球飞行,还有像贝佐斯的蓝色起源还有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他们还是主要还是做亚轨道飞行,相对来说,绕地飞行是更容易实现的。我认为未来美国的商业航天公司,成功实现后,在我们国家一定会有类似的或者相同模式的公司出现。因为在这一领域上,技术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载人飞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更重要是怎么去商业化和普及到大众,让价格更加亲民,才会有更广的市场空间。

DoNews:我们发现大部分资本会对商业航天这类周期长、风险大的产业不那么感兴趣,未来应该怎样解决我国商业航天的投资问题?

牛旼:根据我们在4月份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上发布的报告,当时国内一共大概有将近70家投资机构参与到了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商业航天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资本追逐的热点,甚至我认为很快会变成风口。一方面包括像像经纬创投、顺为资本这样一线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在进行商业航天上的投资布局了。另外有更多从航天体制内的技术人员出来创业,诞生了更多的商业航天创业企业。刚才在会上也说了,现在已经有超过一百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而从周期和风险来看,我认为我们的商业航天企业不是从零开始起步创业的,我们国家有着60多年航天技术的积累,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业。商业航天企业更多要做的,是对原有技术的继承和再创新并且市场化和商业化。在航天应用领域,我认为未来商业航天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当然航天应用的普及一定是与上游更加发达的航天制造业,以及航天基础设施的完善分不开的。所以我认为现在整个商业航天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说2015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那么今年可以说商业航天的爆发年。其中一个里程碑事件,就是在今年第四季度,由我国首个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生产制造的国内首枚民营运载火箭将会实施发射。首枚民营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将会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史上,甚至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的事件。我认为在此之后,商业航天将会迎来一个投资的风口和高潮。

4.png

DoNews:今年起随着商业航天开始登场,我们发现国家开始将一些发射任务“让渡”给民营企业,你能否解读一下未来国家会将哪些、哪类的任务或载荷更多交给民营企业来做?

牛旼:从我们国家主管单位国家国防科工局颁布的政策来解读,概括起来是四个字:“鼓励”、“有序”,即鼓励民营商业航天有序的发展。美国的航天领域分工,就是国家机构把低轨道的发射,即大概2000公里以下的空间,基本交给民营企业。国家航天部门专注于深空探测等科研属性更强的航天项目。我认为这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就跟我国开放低空空域,鼓励通航的发展,对民航实现了很有效的补充的是类似的。作为中国航天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作为航天军民融合的重要力量,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未来

热点